江中新闻网讯(记者 韩慧玲 通讯员 刘新宇)为进一步激活我校教师队伍的红色基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发挥好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7月9日至14日,我校组织30余名教师来到井冈山,开展为期6天的传承红色基因知行合一训练营,寻足迹、悟思想、明师德、增才干,从永放光芒的井冈山精神中汲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力量。

学校党委书记徐兰宾出席开班式并致辞,党委副书记、校长朱卫丰为训练营授旗。徐兰宾殷切寄语学员: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故事。在这里举办传承红色基因知行合一训练营,就是为了使教师通过实地重温井冈山的红色奋斗历史,进一步加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并自觉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在工作中更加充分的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讲好红色故事,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徐兰宾书记致辞

朱卫丰校长授班旗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培训期间,全体学员在井冈山体验了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步入松柏掩映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学员们在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青山绿水间聆听授课老师讲述那些关于坚持、牺牲、勇气和胜利的事迹,感受着信仰如何在艰险岁月的淬炼中得以永生。大家怀着无限敬意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默哀鞠躬,借此表达对英烈的深深缅怀和对他们崇高精神的赞颂。历史虽远,精神永存。入党誓词前,全体学员郑重地举起右拳,以集体重温誓词的方式,进一步坚定着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心与决心。

学员向革命英烈敬献花圈

大井旧居群、小井红军医院、挑粮小道,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里,遗存在革命遗址和红色文物中。学员们通过重访旧址的现场教学,观看大型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星火》,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感受着革命先辈的信仰与勇气、奉献与牺牲,感受着信仰的不屈与强大,也让天然流淌于生命中的红色基因在跨越时空的对话里焕活、重燃。

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心中的追思与敬仰永存。此次训练营特别邀请了一位红军后代——血洒台湾的红色特工刘光典之子刘玉平,深情讲述了自己30年来寻找父亲,最终从大量史料中真实还原了父亲作为一名中共隐蔽战线情报员,始终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信仰与忠诚,放弃了身为一名药商本可享有的富庶生活和幸福家庭,投身隐蔽战线工作十余年,面对高压、围捕、严刑都绝不屈服,最终于台湾牺牲的伟大一生。一份份被挖掘出的真实史料,一句句来自亲人之口字字泣血的讲述,让在场所有学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有多坚定,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多么来之不易。讲座现场一阵阵自发的热烈掌声,和频频洒下的泪水,是今天的革命传人为这些曾在刀尖上行走、身处黑暗却愿意用生命守护忠诚、用生命点燃希望的革命先烈们送上的最诚挚的敬意与感恩。惟愿接续奋斗、共创盛景,以慰英灵!

余静教授为学员讲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专家与学员分组研讨中
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为了帮助大家深学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积极融入专业课育人体系中,训练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学员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与要求,交流了将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思路与技巧。邀请相关专家,为大家详细解析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申报的要求,分析课程思政案例建设等;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专家为学员们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一一答疑解惑。

革命精神永不能忘,革命故事值得代代相传,学员们以身入戏,将五个红色故事搬上了舞台。乡亲们不堪忍受地主黄世仁的欺压,投身革命反抗封建势力压迫的《白毛女》;坚持实业救国,在敌特绑架威胁中毅然赴死的方液仙;在战火中坚守救亡图存之心的西南联大师生;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壮志豪情写下《囚歌》以明志的叶挺将军。先辈们的报国情,学员们的爱国情,在舞台上相汇交融,红色基因在舞台表演中被再次激活。

学员说课比赛中
训练营的结业式上,5位教师代表将数天的所学所思融会贯通,通过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老师们联通中外、横跨古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汲取丰富的思政养分,让爱国之心、强国之志在生动的讲述中油然而生。
此次传承红色基因知行合一训练营,在全体学员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进一步锤炼内在品格,把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为学校“大思政”工作持续提质增效,为齐心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稿件来源: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
部门审核:洪恩四、张卫平
责任编辑:付淳